资讯中心

英伟达CEO黄仁勋:机器人技术是芯片巨头继AI之后的新“掘金场”


2025/09/10 admin

在当地时间6月26日(周三)的英伟达年度股东大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除人工智能外,机器人技术是这家芯片制造商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而自动驾驶汽车将成为该技术的首个主要商业应用领域。

黄仁勋在股东大会上明确表示:"我们公司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多增长机会,而其中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是最大的两个,代表着数万亿美元级别的增长机会"。

一年多前,该公司调整了业务部门的财报披露方式,将汽车和机器人部门合并为同一项目。这一调整并非偶然,而是基于黄仁勋对技术融合趋势的前瞻判断。

今年5月,英伟达公布该业务部门季度销售额为5.67亿美元,约占公司总收入的1%,且汽车和机器人业务同比增长72%。虽然目前机器人业务在英伟达整体营收中占比仍然较小,但这一显著的增长态势表明,合并后的协同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公司在这两个领域的投入开始获得市场的积极反馈。

在2025年3月的GTC大会上,英伟达推出了全球首款开源人形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Isaac GR00T N1。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该模型具备完整的资料集、多模式输入以及开源特性,有望帮助研究人员针对特定场景或应用任务,以真实、合成数据对GR00T N1作后期训练,从而加速研发进度并缩短产品上市前的准备期。在GR00T N1达到大幅优化机器人AI训练的前提下,预期该领域产品将提前放量,推升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产值于2028年接近40亿美元。

黄仁勋对人形机器人发展充满信心,认为将是下世代AI算力的重要出海口。目前英伟达已在此领域完整布局产品技术,在硬件端的嵌入式AI运算系统,适用于中小型人形机器人、考量性能与功耗平衡的Jetson Orin NX、Nano等,亦有针对高阶产品的AGX Orin,最高算力可达275 TOPS。

英伟达Omniverse则聚焦训练模拟与数字孪生,除了多数欧美机器人开发商使用之外,优必选、宇树、傅利叶等中国人形机器人大厂也搭载了英伟达训练平台。

加上GTC 2025发表的机器人开源物理引擎Newton、用于生成合成数据的GR00T Blueprint,以及GR00T N1,NVIDIA确实打造出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完整生态圈。

在黄仁勋描绘的机器人技术蓝图中,自动驾驶汽车被视为该技术的第一个主要商业应用领域。黄仁勋特别提到,梅赛德斯-奔驰已经在使用英伟达的Drive平台芯片及其自动驾驶软件。

此外,英伟达近期还发布了名为“Cosmos”的世界基础模型平台,用于训练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我们的愿景是打造这样的未来:数十亿台机器人、数亿辆自动驾驶汽车、数十万家机器人工厂,其运行的核心技术皆出自英伟达。”

英伟达在机器人领域的雄心远不止于芯片供应。黄仁勋表示,英伟达的品牌正在演变,现在更适合被描述为“AI基础设施”或“计算平台”提供商。“我们很久以前就不再认为自己是一家单纯的芯片公司了。”

英伟达积极通过全球合作,推动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的安全进化。公司正于七个国家(包括中国和美国)建立AI技术中心,推动本地化研发和生态系统构建。黄仁勋强调,英伟达提供全栈平台——从芯片、软件到AI模型——赋能全球开发者。

例如,在汽车领域,NVIDIA Drive平台已吸引奔驰、小鹏等众多车企参与,共同加速自动驾驶算法迭代。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英伟达与宝马、亚马逊等企业联手打造智能工厂解决方案。这种生态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芯片制造商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合作空间。

英伟达的机器人蓝图正加速现实,不仅重塑公司自身的增长轨迹,更将改变全球科技产业的竞争格局。黄仁勋的愿景是构建一个由"数十亿台机器人、数亿辆自动驾驶汽车和数十万个机器人工厂"组成的智能世界,这一宏大目标若能实现,将催生数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


上一则
百亿母基金+千万补贴!地方政策再加码机器人产业
下一则
马斯克再抛预测:人形机器人数量最终将达数百亿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