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沙特-美国投资论坛上再次抛出震撼性预测:未来人形机器人数量最终将达到数百亿台。这一远超此前预期的预测,再次引发全球科技界、产业界和投资市场的广泛关注。
图片截取Business Insider报道
马斯克在论坛上形象地表示:“我认为每个人都会希望拥有自己的机器人,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你拥有自己的C-3PO或R2-D2(《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机器人),但会更好。”他进一步解释称,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广泛应用于工业、家庭服务、医疗护理等多个领域,极大地提升生产力。
马斯克并非首次就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规模作出大胆预测。此前,他曾预计到2040年,全球至少会有100亿个人形机器人投入使用。而在今年年初的CES专访中,他更是将这一数字的上限提升至200 - 300亿台。如今,他再次提高预期,提出最终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达数百亿,足见其对这一领域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与乐观展望。
以特斯拉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为例,其研发与量产进程正稳步推进,成为马斯克这一宏大愿景的有力支撑。特斯拉已计划在2025年生产数千台Optimus,并安排其在工厂进行初步测试。若进展顺利,2026年该机器人的产量将呈十倍增长,目标是生产5万到10万台;到后年,产量有望再增加10倍。
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中国厂商正凭借本土供应链优势快速抢占市场。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中国市场已有11家主流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在2024年开启量产计划,其中有6家如宇树科技、优必选、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众擎机器人、乐聚机器人等厂商对2025年量产规划超过千台。这也显示出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强劲发展势头,有望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资本与技术的双重催化下,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处于技术验证向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而量产能力正成为决定人形机器人能否真正实现大规模市场应用的终极考验。据悉。目前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量产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量产的技术挑战,包括整机运动控制和软件算法系统等;成本挑战,如当下整机制造成本仍然较高;商业化挑战,如应用场景暂时为B端,而C端家用场景要求人形机器人功能多元,对机器人数据处理和自主交互能力要求较高;以及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等问题。对于现阶段制造和量产的需求优于降本需求,先求有,再求优。”
随着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等行业盛事即将举办,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快步走向工厂、家庭和公共服务领域。尽管百亿级规模的预测充满了大胆想象与前瞻性,但并非毫无根据的空想,仍需技术突破和时间验证。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认为,2025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行业初步商业化的重要元年,随着行业逐步构建起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创新、资金注入以及政策扶持,都将为这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