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各地竞相角逐的关键赛道,人形机器人行业从去年开始便受到全国各地方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7月,湖北省成功设立100亿元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母基金,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推出重磅千万补贴“人工智能+机器人”系列政策。
7月3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PCI未来社区举办“人工智能+机器人”系列产业政策新闻发布会,重磅千万补贴“人工智能+机器人”系列政策,即支持人工智能、具身智能、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形成了4大政策近40条措施,最高给予1000万元扶持,以政策创新激活产业动能。
据广州市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邓旭在发布会上透露,在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方面,全区已集聚人工智能重点企业219家,产业规模超500亿元。区内不仅有南网人工智能、联通产互、视源电子、佳都科技等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还孵化了30余个行业垂直模型,开放了133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此次发布的政策从多个维度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人工智能领域,黄埔将发放“算力券”“模型券”“场景券”“数据券”,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准备了“三”千万的红包:每年最高可享受1000万元成长支持,1000万元算力券、1000万元场景券,更有100万元模型券直达AI企业。
发放“算力券”,强化算力基础设施供给。发放“模型券”,打造“百模千品”产业生态。发放“场景券”,推动场景应用示范。发放“数据券”,完善数据要素支撑体系。鼓励企业构建基于实际应用场景、技术融合及标准化接口的可信数据空间,并推进数据资源资产化与应用创新,支持数据资产确权、交易。
在具身智能领域,《措施》将加速推动产业集聚,将大力推动具身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深化“机器人+”应用,强化优质企业培育,营造产业发展生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创业企业入驻旗舰园区,可提供上千平方米的办公研发生产场地,有效降低初创企业成本。
为了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升级,广州开发区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作用。
除了出台产业支持政策外,广州开发区整合原人才引导基金、直接股权投资资金及其他财政出资的政策性基金,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通过“子基金+直投”的方式,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创新创业科技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近日,湖北省财政厅依托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支持长江证券牵头设立的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母基金已完成合伙协议签署、工商注册和首期实缴出资,成为《湖北省重构政府引导基金体系工作方案》印发后成功设立的第一只参股基金。
据悉,该基金总规模100亿元,计划分两期组建,首期规模50亿元,其中: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武汉产业基金各认缴20%,长江证券、湖北省科投集团各认缴30%,重点投向人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核心领域,包括湖北省重点发展的人形机器人链主企业及具有核心技术实力的零部件、脑机接口、控制系统、模型算法等战略性、先导性的科技型企业。
在创业投资方面,该基金将重点联动高校科创团队,加速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依托"政-产-学-研-金"深度融合机制,联合湖北省内顶尖高校院所,为人形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项目提供"资本+产业+场景+管理"全方位赋能。基金将重点瞄准实验室突破性技术,提供产业化所需资金、工程化指导及市场资源,显著缩短"技术原型"到"市场爆款"周期,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痛点问题。这种模式有望构建湖北"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孵化-规模应用"的创新闭环,显著提升区域科技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该基金的设立恰逢武汉大学机器人学院正式揭牌成立。据悉,该学院将扎根机器人平台设计、规划控制、感知交互、智能决策四大基础研究方向,聚焦"机器人+空天地海信息"、"机器人+智能医疗"、"机器人+工程应用"、"机器人+数字人文"四大特色发展方向。这种高校科研资源与产业基金的协同,加快机器人新兴学科方向探索,或将为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在产业投资方面,基金将重点聚焦人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这一融合AI与高端制造的未来赛道,集中投向链主企业及在具身智能、仿生控制等前沿领域拥有突破性技术的"专精特新"与初创团队。通过重点投资本土及引进链主企业,助其扩大产能、提升规模,精准布局核心零部件研发与量产,实现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供应链韧性。基金还将加速推动重大应用场景规模化落地,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从技术突破迈向大规模产业化与集群化发展。
全球高科技产业研究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纵观2024年-2025年国内人形机器人地方性政策,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均有发布,主要围绕两方面推进,一方面扶持本地整机及零部件公司,构建供应链生态体系;另一方面尽量拓展工业、商业以及特殊情况的B端应用场景。本次两会的2025《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首次提到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产业战略地位有望继续提高。
同时各省市重点区域的人形机器人相关发展方案持续出台,有望形成跨区域性的产业链紧密协作、资源共享以及技术互补;后续行业有望在资金补贴、产业链完整度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得到更加细化的支持举措。
本文相关政策内容来自广州黄埔发布、湖北省引导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