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搜寻结果

关键字


排序


时间区段

选择分类


选择领域


关键字筛选




关键字:蔡卓卲共29笔

资讯
拓墣产业研究院:Oculus降价策略奏效,2019年VR出货量将攀升至600万台

2018/12/10

消费性电子

拓墣产业研究院最新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VR装置出货预估为465万台。2019年Oculus Quest产品将于年初正式贩售,加上积极降价的营销策略,预计整体VR出货量将提升至600万台、年成长率达29%。 拓墣产业研究院分析师蔡卓卲观察VR三大品牌明年出货量表现指出,Sony的PS VR在新产品尚未推出的情况下,预估仅会成长至220万台;HTC的出货量则将提升到80万台;Oculus产品成长幅度最大,包括既有的Oculus Rift、与小米合作的Oculus Go,再加上将于2019年初正式发售的Oculus Quest在内的产品线,预估出货量将攀升至170万台。 蔡卓卲分析,由于Oculus Quest才是Oculus的核心主力产品,其母公司Facebook也将会推出更多VR一体机上的应用服务,并且相较于硬件的获利,Facebook更重视自家内容服务的推广成效,因此Oculus将会积极地以压低售价来换取VR一体机的普及率提升。蔡卓卲进一步指出,Oculus的压价策略也反映在下一步有可能推出的低价版的Rift产品上。 反观Oculus的竞争对手,2019年则不见得将跟随Oculus脚步。其中,Sony依旧专注在游戏机市场,首要目标是先推出次世代电视游戏机;HTC虽然会承受较大的竞争压力,但可能通过促销等策略回击。预期HTC依旧会紧抓着高性能且杰出体验的市场定位,将重心放在高阶的PC端VR装置上,应不会以冲刺出货量为主。 回顾2018年的VR市场,由于Sony、Oculus和HTC皆有着不同的市场目标和策略规划,不需要相互争鸣,使得整体市场声量较为安静。然而,随着Oculus积极拉升自家产品的普及率,并搭配和推出更多的内容应用,2019年VR产业再次加温。

资讯
拓墣产业研究院:今年VR市场出货量约465万台,Oculus与HTC在中国市场竞争白热化

2018/07/11

消费性电子

根据拓墣产业研究院最新研究指出,今年VR市场虽然持续向上成长,但受到多数厂商态度转趋保守,加上缺乏新产品推出刺激,议题热度将会一路冷到年底。主要厂商的新一代产品预期将会保留至年底发布,作为2019年的竞争筹码,今年VR市场的关注焦点在Oculus与HTC于中国市场的竞争。 根据拓墣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包括VR头盔、VR一体机在内的VR市场,在2017年全球出货达到365万台,而2018年会成长到465万台,年成长率为274%。拓墣产业研究院研究经理蔡卓卲指出,Sony今年策略仍以游戏机VR市场为主,透过PS4的忠实用户再加上年底的圣诞节销售,预估今年出货量将成长至200万台;Oculus的高端VR一体机Santa Cruz虽然迟迟仍未推出,但透过小米让Oculus Go进军中国市场,也带动其2018年的出货量预估将增加至90万台。 至于HTC虽然接连推出Vive Focus和Vive Pro,但是在中国市场受到小米威胁之下,成长幅度相对有限,出货量预估将为60万台。而在大多数合作伙伴对VR市场的态度转为保守的情况下,Windows Mixed Reality Headsets的出货量将会在2018年出现下滑,预估仅有15万台。 排除专注在游戏机市场的Sony,蔡卓卲分析,今年VR消费端市场依旧以Oculus和HTC两大阵营的竞争为主,其他厂商不是选择合作,就是难以造成太大的威胁。而HTC提早推出新产品,也是为了抢先Oculus并扩大市场影响力,但Oculus Go的出现则又让局面稍微往Oculus倾斜的情况。尤其当产品贴上小米的牌子、使用小米的平台,并且由小米负责生产,也使得小米更加积极地在中国市场协助Oculus与HTC竞争。 此外,更多的中国品牌厂也可能遵循小米模式加入Oculus的阵营,使得HTC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让Oculus能从容地完成高端VR一体机Santa Cruz的开发。蔡卓卲认为,Oculus可望在没有急迫性的情况下,将新产品留到今年底或2019年初,当作明年主打产品,预估在2019年Oculus的出货量将进一步攀升到130万台,稳固其市场领先地位。

资讯
拓墣产业研究院:2018年VR市场出货量估达500万台,独立VR设备为焦点

2018/01/08

消费性电子

根据拓墣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VR设备出货达到370万台,Sony、Oculus Rift与HTC Vive分别居出货量前三名,预估2018年VR市场出货量将会成长到500万台。 拓墣产业研究院分析师蔡卓卲指出,2017年Sony在PS 4 Pro热销以及大型开发商的支持下,其PS VR出货量达到170万台,市占率最大,Oculus Rift与HTC Vive则分别以70万台与50万台紧追其后。至于Microsoft与其合作伙伴Acer、Dell、联想等厂商合作推出的Windows Mixed Reality headsets,2017年的出货量约达30万台。 观察各品牌2018年VR设备出货表现,Sony因拥有游戏机产业资源,其PS VR出货将会提高到200万台,至于Oculus与HTC则在推出新机的带动下,2018年全年出货量预估将分别提升至100万台与60万台。 蔡卓卲分析,相较2016年因产品首卖带来的市场需求,VR设备在2017年出货成长有限,最主要是因为VR在商业应用上,仍以少量客制化需求为主,而消费市场的应用仍较偏向游戏娱乐,但是游戏影音内容的不足仍是市场发展的最大阻碍。 上述VR市场的发展障碍,将使厂商在2018年调整市场目标。蔡卓卲表示,由于目前VR厂商成长缓慢,各家厂商都希望加速市场成长,特别是透过独立VR设备刺激市场需求。因独立VR设备主要应用于社群交流、轻度影音以及网络服务等领域,目标族群为一般消费者,举例而言,Google、Facebook就积极投入独立VR设备的开发,HTC也推出Vive Focus,且透过Vive Wave平台找寻更多内容服务的合作伙伴。 然而,即使独立VR设备能提供一般消费者需求的应用服务,但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接受度则会是市场发展的关键。此外,由于增加独立运作所需的芯片等零部件,再加上若要强化由内而外追踪技术(Inside-out tracking),会使得独立VR设备的开发难度提高,并且需要解决电池续航力与散热等问题。因此,尽管独立VR设备将是厂商2018年的焦点,但整体市场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预期要到2020年之后出货量成长才会较为明显。

资讯
拓墣产业研究院:移动终端3D感知应用于年底放量,2017-2020年CAGR达209%

2017/09/11

新兴科技

拓墣产业研究院表示,随着苹果将在新一代iPhone放入3D感知功能,吸引不少厂商投入3D感知产品布局,预期移动终端3D感知模组市场产值将于2017年出现跳跃性成长,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7年的15亿美元,成长到2020年的140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为209%。 从全球投入3D感知布局的厂商来看,除了Intel的RealSense、Google的Tango,还包括Qualcomm携手Himax、Infineon联合pmd等,各3D感知厂商都想从中分一杯羹;也加速包括AMS、Heptagon、Lumentum等供应链的零组件备货。另一方面,从移动终端搭载3D感知模组的状况来看,自2015年的Surface pro4开始,包含联想、ASUS、Google等品牌也尝试推出3D感知功能的手机。 观察产值变化,拓墣分析师蔡卓卲指出,受到年底新款iPhone上市的带动,2017年移动终端3D感知模组市场产值将比2016年大幅成长703%。继iPhone搭载3D感知后,包括三星、华为等品牌厂商也对搭载3D感知模组展现高度意愿,预估到2019年,随着3D感知的其他应用发展更加成熟,移动终端厂商将加速在主要产品上搭载3D感知组件,届时市场将迎来另一波成长。 蔡卓卲进一步指出,3D感知的应用目前主要锁定人脸识别功能,并支持设备解锁、移动支付等应用。未来厂商如何提供更低成本且多元的3D感知应用将牵动整体市场后续爆发速度,而这也将取决于未来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发展以及3D感知模组性价比的提升。

资讯
拓墣产业研究院:3D感测带动人脸识别应用兴起,推升2017年IR产品市场规模达1.45亿美元

2017/04/20

新兴科技

传闻苹果预计将在新一代iPhone配备3D感测功能,在市场上引爆话题。拓墣产业研究院最新研究显示,智能手机搭载3D感测预计将率先用于人脸识别,且由于3D感测需在原有的RGB相机模组外再加上具备VCSEL的红外线激光感应模组,将有助于推升2017年行动装置IR产品的市场规模,预估将达145亿美元。 2013年苹果并购PrimeSense,因此获得3D感测技术,后续有望在智能手机上支持人脸识别功能。拓墣穿戴装置分析师蔡卓卲表示,智能手机上的3D人脸识别功能,和一般认为透过3D人脸模型进行比对的方式有所不同。考虑到精细的3D感测对硬件带来的负担太大,厂商为了达成识别能快速反应的目标,较可能采用传统的2D人脸识别,并辅以3D感测来判定是否为真人。 蔡卓卲指出,3D感测能藉由获得感测范围内的3D景深图,以此建立3D模型,但感测范围与精细度会与硬件效能需求成正比,会影响处理运算所花费的时间。因此,在目前市场上AR应用不多的情况下,即使透过3D感测提升AR效果,对智能手机的附加价值也并不高,另一方面却得付出硬件成本、耗电量提高等代价,导致厂商对此兴趣缺缺。 反观安全性层面,由于3D感测能提高人脸识别的安全性,毋须完整描绘出细致的人脸3D模型,便足以判定影像是否为真人,更可快速感测反应,并应用在装置解锁、行动支付等身分认证。蔡卓卲表示,智能手机上的生物识别除了安全性之外,速度与便利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除非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性,否则消费者不会倾向舍弃快速的密码、指纹方式,改用需耗时更久的精准3D人脸识别。 蔡卓卲进一步表示,由于搭载3D感测组件势必导致硬件成本提高,预估一开始导入3D感测组件的机种将仅较高端机款,且产品种类自2017下半年开始才会逐渐增加。

  • 第3页
  • 共6页
  • 共29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