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搜寻结果

关键字


排序


时间区段

选择分类


选择领域


关键字筛选




关键字:杨晴翔共14笔

资讯
集邦咨询:中国电视品牌第一季出货表现逆势突围,小米排名窜升至第五

2019/05/27

消费性电子

集邦咨询光电研究中心(WitsView)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全球电视品牌出货数量为4,987万台,季减246%,年增05%。由品牌出货排名可以发现,除了一、二名仍由韩系品牌占据,第三到第六名皆为中国品牌,显示中国品牌利用成本优势积极提升市占率的势头不可小觑。 集邦咨询研究经理杨晴翔表示,进入第二季,由于终端需求未见起色,导致小尺寸电视面板价格走势至五月份已欲振乏力,电视品牌第二季的备货策略预期将转为保守,整体出货量可能呈现1~15%的季衰退。接下来除了必须观察中国市场的618促销是否能够成功提升买气外,此外,贸易摩擦最终若波及电视产品,对于TCL、海信等积极扩张美国市场的中国品牌影响甚巨。 韩系品牌专注于发展高端产品,TCL出货量紧追LGE 面对中国品牌的步步进逼以及电视薄利化,两大韩系品牌都寄望以高端产品来确保竞争力以及获利水平,三星(Samsung)诉求8K+QLED的电视规格提升,乐金电子(LGE)则专注于OLED电视的市场扩展。但获利导向的策略也影响出货量,三星第一季虽仍以942万台出货量稳居第一,但季衰退与年衰退幅度分别达212%以及58%。LGE第一季出货量季衰退与年衰退幅度也分别有226%以及71%。 TCL于2018年的全年出货量已经稳居第三,今年第一季出货数量569万台,与LGE的差距更缩小至100万台之内。TCL已坐拥CSOT面板资源,2018年底更宣布大笔投资印度的电视整机模组生产,展现扩张全球市场的雄心。 海信、创维锁定海外市场拉抬销量,小米排名窜升至第五 中国传统电视品牌海信与创维,第一季出货为303万台与235万台,排名第四以及第六。海信继去年于澳洲开卖OLED电视之后,今年也将进军中国OLED电视市场;创维则是LGD OLED的长期策略伙伴,在需求成长停滞的中国市场中,OLED电视成为海信与创维拉抬品牌强度的重要产品。而销量成长的部分,海信与创维则是寄望于海外市场,期望以低成本优势提升海外市场的销售比重。 小米电视第一季出货量为285万台,年增率高达939%,窜升至第五名。不同于传统中国电视品牌以深化供应链来降低成本,小米仅专注于产品开发、销售渠道以及小米粉丝的经营模式,并将生产以ODM外包的方式来减轻营运与成本的负担。虽然小米成功以互联网生态系统开创新商业模式,但去年小米代工伙伴以TCL为主,今年又加强与京东方视讯(BOEVT)的代工合作,可见面板供应链的成本掌控仍是电视品牌成功的关键。

资讯
集邦咨询:中小尺寸电视面板价格三月将触底反弹,大尺寸仍持续下跌

2019/02/26

显示器

根据集邦咨询光电研究中心(WitsView)最新调查,近期部分尺寸的电视面板价格已跌破面板厂的现金成本,例如32寸电视面板报价已下探至40美元以下。在价格下跌空间十分有限的预期心理下,电视品牌的需求也将逐渐回归,并带动中小尺寸面板价格于三月触底反弹。 WitsView研究经理杨晴翔指出,电视品牌2018年第四季的面板采购策略偏于保守,重点将放在控管年终的库存水位上。此外,需求的急速下降导致电视面板价格快速滑落,且让面板厂的财务状况加速恶化。面对供需失衡的状况,面板厂先透过产品组合的调整以及积极的报价策略来应对。在库存压力降低后,近期面板厂针对50寸以下产品的议价态度转趋强硬,以期改善获利状况。 中小尺寸电视面板价格触底反弹趋势明确 32寸面板价格于去年第四季至今的下跌幅度远高于其他尺寸,在面板厂逐步减少32寸生产量以及透过项目价出清库存的双重施力下,整体供需失衡的状况已经获得改善。中尺寸段40~43寸则受到SDC将于第二季逐步停止生产40寸产品的影响,而需求的移转让群创395寸以及主流尺寸43寸的接单状况超乎预期。此外,近年来86代线争相投入市场,让经济切割的50寸声势大涨,但熊猫、彩虹与惠科等中国二线面板厂于50寸的客户结构以及量产良率仍有待改进,因此预期其短期内仍将维持供给吃紧的状况。 大小尺寸电视​面板价格走势罕见出现脱钩 不同于中小尺寸面板价格出现反弹讯号,大尺寸市场呈现出全然不同的风貌。85代线的主力尺寸为32寸、49寸以及55寸,但在面板厂策略性减少32寸生产,以及49寸受到50寸需求大增的排挤下,55寸成为消耗产能的主要尺寸,面板供应持续增加。加上京东方与华星光电的105代线相继加入65寸以及75寸的供应行列,大尺寸面板供大于求的格局恐难以改变,而且尺寸越大,所面临的价格压力也会越大。 观察过往趋势,电视面板产业鲜少发生大小尺寸面板价格走势脱钩的现象。WitsView指出,虽然小尺寸面板价格蠢蠢欲动,但大尺寸面板价格却持续下跌,价格的反弹力道可能因此受到抑制。另一个情况是,这波中小尺寸价格的反弹力道若过于强劲,可能垫高电视品牌的成本,进而影响拉货动能,这都是接下来必须关注的焦点。

资讯
集邦咨询:大尺寸电视进入战国时代,电视品牌寻求规格差异化

2019/01/30

消费性电子

根据集邦咨询光电研究中心(WitsView)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电视品牌的出货数量为219亿台,年增达41%,摆脱2017年的衰退局势。预估2019年全球电视品牌出货数量将成长至223亿台,年增约16%。 WitsView研究经理杨晴翔指出,2018年除了世足赛带动拉美等新兴市场换机需求,以及北美经济稳定繁荣让电视整机需求回升,而去年整体面板价格处于下降趋势也有助于拉升电视品牌的促销意愿。 2019年随着年初华星光电的11代线、年中惠科的86代线以及年底夏普广州105代线将分别投入市场,大尺寸面板供给大增,面板的降价压力将无法避免,却也让大尺寸电视迈向平价化。未来,电视产业势必要寻求更多的规格进化,以创造品牌价值与凸显差异化。 电视品牌加速布局大尺寸电视 对于电视品牌而言,32寸以下的电视多半被定位为低端产品,加上32寸以下面板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面板成本透明而难以有差异化空间,因此电视品牌32寸以下的产品出货比重逐年下降,2019年占比预计将低于三成。 相对地,55寸以上等大尺寸产品比重逐年提升,其中65寸以上电视今年的占比有望从2018年的88%,成长至2019年的117%。观察去年北美市场的终端售价,65寸落在399~699美元,75寸则多半在1,500美元以上。随着大尺寸电视平价化,预期今年下半年的旺季促销中,也有机会出现799美元以下超低价的75寸电视。 大尺寸LCD与OLED来袭,QLED电视将背腹受敌 大尺寸面板价格的下降,将带动更多电视品牌进入大尺寸市场,然而未来大尺寸电视将未必是获利保证,一线品牌的市场操作将更加棘手。以电视龙头三星电子力推的QLED电视来看,属于高端的55/65寸QLED电视在去年年底的促销价格约落在1,000~1,500美元,而55/65寸OLED电视价格则维持在1,500美元以上,让具有价格优势的QLED电视在销售表现上不逊于OLED电视。 但是面对75寸LCD电视可能带来的低价威胁,加上下半年LGD广州OLED厂的投入,可望稍稍缓解OLED面板长期供给不足的情况,势必让下半年OLED面板价格有所松动。因此,今年QLED电视能否维持价格优势将会是三星的一大隐忧。 差异化方向朝8K、HDR以及无边框等迈进 4K电视市场已日趋成熟,2019年市占率预计将突破五成,让三星与Sony力推的8K分辨率成为目前市场最期待的规格升级。但8K除了需要内容、传输与硬件等产业链的成熟发展,8K面板与4K面板的价差仍在两倍以上,因此4K的成长模式是否能复制到8K仍有待观察。WitsView预估今年8K电视占整体整机出货比重仅约02%。 相较于往8K转进,藉由电视本身规格差异化来提升附加价值相对容易,例如达成高动态对比(HDR)体验的Mini LED与dual cell设计,以及无边框全面屏的外观设计,或许是电视品牌可以考虑的方向。

资讯
集邦咨询:大尺寸价格战即将开打,电视品牌年终冲刺出货

2018/11/22

显示器

集邦咨询光电研究中心(WitsView)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电视品牌出货数量为218亿台,年增34%。出货动能除了来自上半年世界杯的备货需求之外,105代线的面板投入也促使大尺寸面板价格大幅调降,连带让电视售价更亲民,有望刺激大尺寸电视的市场需求。 综观2019年各品牌发展重点,WitsView研究经理杨晴翔指出,国际品牌将持续加强布局8K、QLED以及OLED等高端电视应用。中资品牌则是持续深根海外市场并增加大尺寸电视比重。此外,电视品牌在今年北美黑色星期五档期积极降价,更有望成为明年的常态价格。因此,2019年虽然无大型运动赛事加持,但低价将有效推升需求。品牌明年出货目标多为乐观并维持成长。WitsView预估2019年全球电视品牌出货数量为221亿台,年增约13%。 QLED大打价格战,OLED仍受限于面板供给 近年来OLED电视的热卖,让主打QLED的电视龙头品牌三星电子在声势上节节败退。但随着三星电子将高端电视的发展重心转移至8K电视,加上今年液晶面板价格下降,QLED的成本优势明显反映在今年北美黑色星期五的促销价格中。55寸QLED售价999美元、65寸QLED价格则降到1,299美元,显示三星有意透过QLED有感降价来稳住市占率。 相对于三星大打价格战,LGE以及Sony仍将OLED电视定位在高价产品,除了OLED电视面板受限于LG Display的供给吃紧,生产良率提升不易也导致OLED面板成本难以下降。随着低价液晶电视大举抢市,接下来OLED电视能否维持高价定位则有待观察。 中资品牌加速布局海外,对内聚焦尺寸放大 今年双十一的电视销售状况不如预期,除了代表近年中国在线渠道的成长红利已非万灵丹,互联网品牌小米的快速崛起,也挤压了传统电视品牌的生存空间。因此,相较于国际品牌竞相布局高端市场,TCL与海信则将重心放在海外市场。今年北美黑色星期五的促销中,海信40寸(非连网)售价99美元、TCL 55寸(连网)售价349美元、65寸(连网)售价398美元等定价,皆可看出中国品牌发展海外市场的积极程度。 至于中国市场,中资品牌仍是聚焦电视尺寸的放大。今年BOE的105代线以及明年CSOT的11代线加入供给,将让电视品牌在65/75寸等大尺寸面板的资源更加丰富,可望带动中国市场大尺寸电视的换机需求。 8K电视市场快速成长不易,但战略性地位不言可喻 展望未来电视市场,8K电视受制于面板价格、供应链成熟度以及内容完整度等因素,短期内成长仍十分有限。然而8K电视的上市,将改变高端电视的市场格局,不再侷限于QLED以及OLED,战略性意义重大。整体而言,随着大世代线的液晶面板厂以及新的OLED面板产能投入,加速大尺寸电视平价化以及QLED/OLED电视产品升级,将是未来电视市场成长的关键。

资讯
集邦咨询:电视整机代工竞争白热化,富士康超越冠捷登上2018年代工龙头

2018/09/19

消费性电子

根据集邦咨询光电研究中心(WitsView)最新研究报告,在Sharp自有品牌电视经营有成以及Sony、VIZIO代工业务拉动下,富士康(Foxconn)将超越冠捷(TPV),登上2018年全球电视整机代工厂出货龙头宝座,第三及第四名分别为TCL以及京东方视讯(BOEVT)。 WitsView研究经理杨晴翔指出,全球前四大电视整机代工厂皆拥有集团内部面板资源的优势,除了报价策略更有弹性,在面板供应紧张时,更容易获取客户订单。另外从业务型态发展可以发现,由于全球电视市场高速成长的趋势已不复见,传统电视代工厂也逐渐从纯代工型态演变成利用经营自有品牌来稳固出货量。 自有品牌成为大型电视代工厂稳固出货的基本盘 富士康集团经营的自有品牌Sharp,受到上半年面板快速跌价以及小米电视崛起等因素影响,虽然出货量无法如去年大幅跃进,但预期仍可维持小幅成长。再加上索尼以及VIZIO的代工业务保持稳定,今年富士康的整体代工业务维持一定水平,总出货量预估为1,650万台,有机会一举超越冠捷成为电视代工龙头。 去年出货量排名第一的冠捷,则面临中国互联网品牌的财务危机以及北美主力代工客户VIZIO的转单冲击,虽然冠捷力图冲刺Philips、AOC等自有品牌的销售,但仍无法扭转整体年出货量衰退的状况,预估今年的电视代工出货总量为1,530万台,退居第二。 代工业务僧多粥少,面板资源的支持仍是胜出关键 排名第三的TCL受惠于小米电视今年在中国以及东南亚市场的销售大幅成长,代工业务可望持续成长,出货量上看1,040万台。第四名的BOEVT今年上半年受到面板价格大幅下跌影响,集团面板获利不如以往,也迫使BOEVT放弃了部分低价的电视代工订单,并专注在三星和LGE等大型品牌客户的业务开展。预估BOEVT今年整体的出货量为950万台。 其他像是惠科(HKC)、群创(INX)等面板厂皆积极整合下游电视代工业务,康冠(KTC)、兆驰(AMTC)等中国代工厂在代工成本上仍具一定竞争优势,都将使得未来电视代工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综观电视代工厂的经营模式,自有品牌对于代工厂来说可谓是两面刃,因为在代工业务不稳定时,经营自有品牌让各厂得以维持基本稼动率,但是如三星、LGE等国际品牌在寻找代工合作伙伴时,又会担心自有品牌色彩太过浓厚的代工厂,会存在资源分配以及市场冲突等隐忧。WitsView认为两种代工模式各有优劣,未来也会同时并存,代工厂的策略最终仍是要回归到降低品牌于终端市场的冲突性、强化对面板资源的掌控以及提升代工成本竞争力等关键因素,才能满足客户需求与稳固订单。

  • 第2页
  • 共3页
  • 共14笔